Copyright ?2013-2017 中國知網論文查重檢測系統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. 網站備案號:黔ICP備19012782號-3.
期刊編輯和審稿人有什么區別? “修改后重投”的修改稿一般會再發給作出“修改并重新投稿”審稿意見的審稿人(除非審稿人沒有時間審稿,不過這種情況很少見),再次審稿,并給出是否能接收的意見。 回復信發給期刊編輯,最終由編輯決定是否接收。
《標準》首次界定了 學術期刊論文作者、審稿專家、編輯者 三方可能涉及的學術不端行為,《標準》將論文作者 學術不端行為劃分為8種類型: 即 剽竊 (觀點剽竊、數據剽竊、圖片和音視頻剽竊、研究 (實驗)方法剽竊文字表述剽竊、整體剽竊、他人未發表成果剽竊等7種剽竊類型)、 偽造 (6種具體表現形式)、 篡改 (5種)、 不當署名 (5種)、 一稿多投 (6種)、 重復發表 (6種)、 違背研究倫理 (5種)、 及12種其他學術不端行為 (包括在參考文獻中加入實際未參考過的文獻等……)并對 剽竊、偽造、篡改、不當署名、一稿多投、重復發表 等術語進行了具體定義。 全文如下:
? 期刊通過在其“投稿須知”欄目中明確期刊將疑似學術不端行為向 有關單位或基金資助機構匯報的原則,警告具有學術不端行為傾向 的作者,以降低在投稿階段發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可能 2. 可疑論文的處理程序 ? 明確處理可疑稿件的程序,可以規范期刊編輯和審稿人的職責,從 而保證可疑論文匯報原則的執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