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pyright ?2013-2017 中國知網論文查重檢測系統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. 網站備案號:黔ICP備19012782號-3.
值得一提的是,在“不合格論文”中,有部分論文是被專家直接判定為“完全不符合要求”的論文,即無論是從選題還是研究方法、論文的撰寫等方面,都不滿足碩士論文的基本要求,這些論文無一例外都是由作者學術態度和學術行為不端正所導致的。. 專家評語如“論文的工作量明顯不太夠,沒有對所提算法進行復雜性分析,更沒有跟其他相關算法進行性能比較。. (理學)”“論文中的2.2 節、2.3節的相關理論基本照搬網絡上的內容。.
例如,浙江大學將瘦肉精推廣到中國的許梓榮就 被廣泛質疑當年發表的文章中蓄意隱匿了試驗中生豬的不良反應。 二、學術不端行為的成因及對策思考 (一)不良的社會風氣的影響 社會環境浮躁、急功近利,是公認誘發學術不端行為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近年來,由于種種原因,研究生在學業過程中常常出現學術不端行為,對于國家、社會、學校、導師以及研究生的家人和研究生本人都造成了比較惡劣的影響,學術誠信成為越來越多學者和高校教師的共同呼聲。 因此,認識學術不端行為,并進行有效地規避,對于研究生及高校教師來說,都不無裨益。 研究生作為初入行的“學者”,往往在主觀上對于學術不端認識不清,迫于學業和利好需求,麻痹大意,有意或無意地走上了學術不端的道路。 什么是學術不端行為? 學術不端行為(Academic Misconduct)是指在建議研究計劃、從事科學研究、評審科學研究、報告研究結果中出現的捏造、篡改、剽竊、偽造學歷或工作經歷。
研究重點不突出。 即論文論述沒有突出研究重點,缺乏問題意識,研究問題不明確,對論文觀點缺乏提煉等。 專家評語如“缺乏嚴密的邏輯推導。 (法學)”“論證單薄,論文許多部分論證不到位,淺談輒止。 (教育學)”“論文的主要內容缺少合理的理論框架,顯得較混亂。 (歷史學)”“文章在內容和結構上嚴重地偏離了自己的主題。 (文學)” 研究方法單一或不恰當。 即由于論文選用研究方法較少,實驗設計不科學,未使用該論題學科領域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手段等原因,沒有運用正確的方法對研究對象進行客觀研究,體現不出作者的專業水平和研究能力,從而影響結論的有效性和可靠性。 數據不夠真實有效。 即論文所運用的數據資料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不足;數據選取不科學,甚至選取錯誤。 樣本選取的科學性不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