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pyright ?2013-2017 中國知網論文查重檢測系統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. 網站備案號:黔ICP備19012782號-3.
如何杜絕研究生的學術不端行為,切實打造具有真才實學的未來科研群體,實現學術界可持續健康發展,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。 根據教育部2020年12月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,我國在讀研究生人數超過300萬。 按照各高校規定,每名研究生需在權威期刊上發表1~4篇論文才能順利畢業。 再加上眾多科研團隊、教師為評職稱也要發表論文,國內外根本沒有那么多的期刊可供如此龐大的群體來發表。 此外,有些導師一味追求論文數量,導致不少研究生剛入學就一心琢磨如何發文章。 于是,“供需市場”促生了專門為研究生發表論文服務的所謂 “研究生專刊” 、大量增刊甚至非法期刊,只要你繳納規定的版面費,質量一般的文章同樣也可發表。
每當學術不端行為被揭露出來后,大學或是科研機構總是把它看作“極個別”的反常現象,并用這樣或那樣的 “家丑不可外揚”“壞蘋果理論” 來搪塞。 對研究生學術行為過度寬容,導致更多的人鋌而走險,學術不端行為屢禁不絕。 留有余地的態度,只會讓學術不端行為更加肆無忌憚。 從上可知,學術監督組織的制度建設是防范學術不端的根本途徑。
二是對學術不端行為處理偏輕。 目前,對學術不端嚴格有效的懲處措施還不多,處罰力度不夠,監督懲處機制流于形式。 每當學術不端行為被揭露出來后,大學或是科研機構總是把它看作“極個別”的反常現象,并用這樣或那樣的 “家丑不可外揚”“壞蘋果理論” 來搪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