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pyright ?2013-2017 中國知網論文查重檢測系統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. 網站備案號:黔ICP備19012782號-3.
傳統的微塑料定量分析都通過目檢法實現,即采用人工計數的方法數出微塑料顆粒數目,再換算成樣品中的濃度。 若以質量濃度作為單位,則需用鑷子將所有微塑料顆粒挑出稱重。 目檢法進行定量分析不僅耗時、費力,而且實際操作過程中易出現失誤。 近年來發展的高效定量分析方法如Micro-FT-IR、Micro-Raman、Pyr-GC-MS 大大提高了微塑料定量分析的準確性。
在微塑料研究中,標準化的方法可獲取有效的微塑料數據,包括濃度、粒徑分布、聚合物組分,以及在不同的海洋棲息地和海洋生物群中微塑料的分布等;標準化的方法對于保證不同數據集的可比性至關重要。 此外,所產生的數據將作為真實環境濃度下,微塑料對海洋生物影響的實驗室試驗設計的基礎。
盡管顯微技術的應用(如µ-FTIR、µ-Raman)在微塑料鑒別中占越來越主導的地位,但針對大批量樣品的分析存在兩方面的挑戰:①如何測定所有的顆粒;②如何評估所有的譜圖。 使用FPA檢測器,允許多點同時測量,但同時也會產生大量的譜圖,難以處理。
隨后,微塑料在全球各地的水、沉積物、生物體中不斷被檢出,尤其是在人類生產活動密集的港口及河流入海口、海岸帶等地區。 例如,我國長江入海口及閩江口水體的微塑料濃度分別達到4127 particles·m-3 和1170 particles·m-3。